一种面带翻折结构及面带翻折设备的制作方法-ag尊龙凯时

文档序号:29956007发布日期:2022-05-09 11:50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带翻折结构及面带翻折设备。


背景技术:

2.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将面团碾压呈带状的面带,然后对面带进行翻折、分割和起卷的操作,以便根据不同的食品需求对面带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3.其中,在对位于传输带上的面带进行翻折时,通常是使用面带翻折器等工具,面带翻折器具有沿面带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导向面和翻折面,导向面和翻折面均为凹进的弧面,面带翻折器的导向面和翻折面均与水平平铺的面带呈一定夹角,且沿面带的传输方向导向面与水平平铺的面带之间的夹角有钝角逐渐减小,翻折面与水平平铺的面带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面带的翻折部分能够沿着导向面移动至翻折面上,以使面带的翻折部分与面带的平铺部分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直至面带的翻折部分在重力作用下从翻折面上叠落至面带的平铺部分上。
4.但是,面带翻折器往往只对宽幅较窄的面带具有较好翻折效果,对于较厚的面带或者宽幅较宽的面带或者需要进行多次翻折的面带,在面带的翻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面带从翻折面上滑落,造成面带翻不过去的情况,需要人工托举面带辅助进行翻折,增加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面带翻折结构和面带翻折设备,能够实现面带的自动翻折,节省了人力。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面带翻折结构,包括:
7.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用于传输面带,所述面带包括沿所述传送带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面带翻折部分和面带平铺部分;
8.翻折器,所述翻折器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所述传送带能够相对于所述翻折器移动,沿所述面带的传输方向所述翻折器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导向面和翻折面,所述导向面的前端与所述传送带上放置所述面带的表面抵接,所述导向面用于引导所述面带翻折部分移动至所述翻折面上,所述翻折面用于引导所述面带翻折部分翻折并叠至于所述面带平铺部分上;
9.辅助爬坡件,所述辅助爬坡件与所述导向面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面带翻折部分能够从所述辅助爬坡件与所述导向面之间穿过,所述辅助爬坡件用于将所述面带翻折部分向靠近所述导向面的方向挤压。
10.在本实施例中,面带通过传送带传输移动,翻折器设置于传送带的上方,传送带能够相对于翻折器移动,使得面带能够相对于翻折器移动。又翻折器上的导向面的前端与传送带上放置面带的表面相抵接,使得面带翻折部分能够爬坡至导向面上,继而通过导向面
引导面带翻折部分移动至翻折面上,翻折面能够使面带翻折部分翻折并叠至面带平铺部分上,使面带完成翻折。又辅助爬坡件与导向面相对且间隔设置,使得面带翻折部分能够从辅助爬坡件与导向面之间穿过,且爬坡件能够将面带翻折部分向靠近导向面的方向挤压,使得面带翻折部分与导向面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面带翻折部分不易从导向面上滑落,从而避免了因面带翻折部分滑落而导致面带翻折部分翻折失败的情况,如此,无需人工辅助面带翻折部分即能够使面带翻折成功,实现了面带的自动翻折,即该面带翻折结构不仅能够对宽幅较窄的面带进行自动翻折,还能够对厚度较厚、宽幅较宽以及需要多次翻折的面带进行自动翻折,节省了人力。
11.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助爬坡件为滚轮,所述滚轮的轴向与所述面带的传输方向垂直,所述滚轮上用于挤压所述面带翻折部分的面与所述导向面平行。
12.由此,滚轮结构的辅助爬坡件相比于其它异型结构的辅助爬坡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滚轮的轴向与面带的传输方向垂直,且滚轮上用于挤压面带翻折部分的面与导向面平行,可增大滚轮与面带翻折部分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使面带翻折部分与导向面之间的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导向面更易于引导面带翻折部分至翻折面上。
13.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滚轮为腰鼓形滚轮,所述腰鼓形滚轮的直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
14.由此,可最大程度上使滚轮上用于挤压面带翻折部分的面与导向面平行,以使腰鼓形滚轮能够与面带翻折部分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腰鼓形滚轮的加工工艺成熟,易于实现。
15.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面带翻折结构还包括托举件,所述托举件与所述翻折面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面带翻折部分能够从所述托举件与所述翻折面之间穿过,所述托举件用于将所述面带翻折部分向靠近所述翻折面的方向承托,以防止所述面带翻折部分滑落。
16.由此,面带翻折部分在移动至翻折面上时可从托举件与翻折面之间穿过,且托举件能够将面带翻折部分向翻折面的方向承托,能够防止面带翻折部分沿着翻折面滑落,从而避免了因面带翻折部分滑落而导致面带翻折部分在叠至面带平铺部分上时出现压边的情况,使得翻折后的面带整齐美观,便于对翻折后的面带进行后续操作。
17.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托举件上用于承托所述面带翻折部分的面为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向所述翻折面的方向凸出,所述翻折面为凹进的弧面。
18.因此,可使得叠落在第一弧面上的面带翻折部分的表面的光滑平整度不易受到影响,从而使得面带翻折部分叠落在面带平铺部分上时能够整齐紧致。
19.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面带的传输方向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面带平铺部分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20.由此,可使叠落在第一弧面上的面带翻折部分在传输的过程中逐渐向面带平铺部分的方向靠近,直至叠落在第一弧面上的面带翻折部分移动至第一弧面外并叠落至面带平铺部分上,可防止面带翻折部分在叠落的过程中出现褶皱,提高了面带的翻折质量。
21.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面带翻折结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传送带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架移动;
22.所述支撑架上沿所述面带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所述
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均横跨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安装杆靠近所述翻折面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杆靠近所述导向面设置,所述托举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杆连接,所述辅助爬坡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杆连接。
23.由于支撑架可相对于地面固定,且传送带可在支撑架上移动,因此,驱动机能够带动传送带在支撑架上移动,从而使放置于传送带上的面带被传送。又由于在支撑架上沿面带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且托举件与第一安装杆固定连接,辅助爬坡件与第二安装杆固定连接,因此,托举件和辅助爬坡件相对于支撑架固定设置,如此,托举件和辅助爬坡件不会随面带的移动而移动,因此,无需频繁的调整托举件和辅助爬坡件,简化了托举件和辅助爬坡件的设置工序。
24.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托举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杆沿所述传送带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所述辅助爬坡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杆沿所述传送带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
25.由此,通过托举件在第一安装杆上沿传送带的宽度方向滑动,辅助爬坡件在第二安装杆上沿传送带的宽度方向滑动,可调节托举件和辅助爬坡件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置,以适用于不同宽幅面带的翻折。
26.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杆上滑动套设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连接端与所述托举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调节端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杆上;
27.所述第二安装杆上滑动套设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连接端与所述辅助爬坡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调节端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杆上。
28.因此,托举件能够沿第一安装杆的延伸方向滑动,辅助爬坡件能够沿第二安装杆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能够改变托举件相对于第一安装杆的安装位置,辅助爬坡件相对于第二安装杆的安装位置,进而可以根据面带的宽幅和厚度调节托举件和辅助爬坡件的位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29.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杆上还设置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调节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能够与所述第一安装杆的外周壁抵接;
30.所述第二安装杆上还设置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调节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能够与所述第二安装杆的外周壁抵接。
31.由此,可简化第一安装杆与第一连接组件之间、第二安装杆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
32.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托举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沿竖直方向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在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螺纹孔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周壁抵接,所述第一螺纹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上,所述第一连接块还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杆上;
33.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块和第四紧固件,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辅助爬坡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沿所述面带的传输方向滑动
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上,在所述第二连接块上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四紧固件与所述第四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四紧固件穿过所述第四螺纹孔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周壁抵接,所述第二螺纹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所述第二连接块还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杆上。
34.由此,通过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托举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沿竖直方向滑动穿设于第一连接块上,能够使第一连接杆带动托举件沿竖直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块移动,从而调整托举件相对于翻折面的位置,当第三紧固件能够穿过第三螺纹孔与第一连接杆的外周壁抵接时,能够使第一连接杆相对于第一连接块固定,从而使调整后的托举件相对于第一安装杆固定,同理,通过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辅助爬坡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沿面带的传输方向滑动穿设于第二连接块上,能够使第二连接杆带动辅助爬坡件沿面带的传输方向相对于第二连接块移动,从而调整辅助爬坡件相对于导向面的位置,当第四紧固件能够穿过第四螺纹孔与第二连接杆的外周壁抵接时,能够使第二连接杆相对于第二连接块固定,从而使调整后的辅助爬坡件相对于第二安装杆固定,如此,能够使托举件相对于翻折面的位置,以及辅助爬坡件相对于导向面的位置可调,从而提高了托举件和辅助爬坡件的适用性。
3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面带翻折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中的面带翻折结构。
3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面带翻折设备包括的面带翻折结构不仅能够使宽幅较窄的面带进行自动翻折,还能够使宽幅较宽的面带、较厚的面带以及需要多次翻折的面带进行自动翻折,并且不易出现皱褶、压边等的情况,面带的翻折质量较高。因此,当面带翻折设备包括上述的面带翻折结构时,可以使得面带翻折设备对宽幅较窄、宽幅较宽、面带厚度较厚以及需要多次翻折的面带均能够进行自动翻折,且面带的翻折质量较高。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面带翻折结构的立体图;
39.图2是图1中a放大图;
4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折器的结构立体图;
4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爬坡件的立体图;
4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托举件的立体图;
4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块或第二连接块的剖面示意图之一;
4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块或第二连接块的剖面示意图之二。
45.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46.100-面带翻折结构;200-面带;110-传送带;120-翻折器;121-导向面;122-翻折面;130-辅助爬坡件;131-滚轮;140-托举件;141-第一弧面;150-支撑架;160-第一安装杆;161-第一连接组件;1611-第一连接块;1611a-第一螺纹孔;1611b-第三螺纹孔;1611c-第一
横向通孔;1611d-第一纵向通孔;1612-第一紧固件;1613-第一连接杆;1614-第三紧固件;170-第二安装杆;171-第二连接组件;1711-第二连接块;1711a-第二螺纹孔;1711b-第四螺纹孔;1711c-第二横向通孔;1711d-第二纵向通孔;1712-第二紧固件;1713-第二连接杆;1714-第四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8.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49.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0.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52.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将面团拉伸呈带状的面带,然后对面带进行翻折、分割和起卷的操作,以便根据不同的食品需求对面带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53.其中,在对位于传输带上的面带进行翻折时,通常是使用面带翻折器等工具,面带翻折器具有沿面带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导向面和翻折面,导向面和翻折面均为凹进的弧面,面带翻折器的导向面和翻折面均与水平平铺的面带呈一定夹角,且沿面带的传输方向导向面与水平平铺的面带之间的夹角有钝角逐渐减小,翻折面与水平平铺的面带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在使用面带翻折器时,面带放置在操作平台上,如传送带等,导向面的前端与操作平台相抵接,面带的翻折部分通过导向面与面带的平铺部分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直至面带的翻折部分顺着导向面移动至翻折面上,面带的翻折部分与面带的平铺部分之间的夹角呈锐角,然后面带的翻折部分在重力作用下叠落在面带的平铺部分上,至此,面带完成一个翻折动作,然后继续沿该方向传输面带,直至面带翻折完毕。
54.但是,面带翻折器往往只对宽幅较窄的面带翻折具有较好的翻折效果,较厚的面带或者对于宽幅较宽的面带或者需要进行多次翻折的面带,在面带的翻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面带从导向面上滑落,造成面带翻不过去的情况或者需要人工辅助的情况;或者面带在传输至翻折面时在叠落的同时还会存在沿翻折面滑落的情况,此时面带虽然能够翻折过
去,但会造成面带压边的情况,需要人工辅助进行翻折,增加了人力成本。
55.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带翻折结构和面带翻折设备,不仅能够实现面带的自动翻折,节省了人力。
56.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57.实施例一
5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带翻折结构,如图1-图4所示,包括:传送带110、翻折器120以及辅助爬坡件130,传送带110用于传输面带200,面带200包括沿传送带110的宽度方向(即图1中x箭头所示的方向)并列设置的面带翻折部分和面带平铺部分,翻折器120设置于传送带110的上方,传送带110能够相对于翻折器120移动,沿面带200的传输方向(即图1中y箭头所示的方向)翻折器120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导向面121和翻折面122,导向面121的前端与传送带110上放置面带200的表面抵接,导向面121用于引导面带翻折部分移动至翻折面122上,翻折面122用于引导面带翻折部分翻折并叠至于面带平铺部分上,辅助爬坡件130与导向面121相对且间隔设置,面带翻折部分能够从辅助爬坡件130与导向面121之间穿过,辅助爬坡件130用于将面带翻折部分向靠近导向面121的方向挤压。
59.在本实施例中,面带200通过传送带110传输移动,翻折器120设置于传送带110的上方,传送带110能够相对于翻折器120移动,使得面带200能够相对于翻折器120移动。又翻折器120上的导向面121的前端与传送带110上放置面带200的表面相抵接,使得面带翻折部分能够爬坡至导向面121上,继而通过导向面121引导面带翻折部分移动至翻折面122上,翻折面122能够使面带翻折部分翻折并叠至面带平铺部分上,使面带200完成翻折。又辅助爬坡件130与导向面121相对且间隔设置,使得面带翻折部分能够从辅助爬坡件130与导向面121之间穿过,且爬坡件能够将面带翻折部分向靠近导向面121的方向挤压,使得面带翻折部分与导向面121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面带翻折部分不易从导向面121上滑落,从而避免了因面带翻折部分滑落而导致面带翻折部分翻折失败的情况,如此,无需人工辅助面带翻折部分即能够使面带200翻折成功,实现了面带200的自动翻折,即该面带翻折结构100不仅能够对宽幅较窄的面带200进行自动翻折,还能够对厚度较厚、宽幅较宽以及需要多次翻折的面带200进行自动翻折,节省了人力。
60.上述的辅助爬坡件130可以有多种结构实现,如可以是滚轮131,也可以是压块,在此并不做限定。以下以辅助爬坡件130为滚轮131时为例做出详细阐述。
61.如图2和图4所示,当辅助爬坡件130为滚轮131时,滚轮131的轴向与面带200的传输方向y垂直,且滚轮131上用于挤压面带翻折部分的面与导向面121平行。具体地,滚轮131的侧面可以与面带翻折部分相抵接,且滚轮131上用于挤压面带翻折部分的面与导向面121平行,由此,可增大滚轮131与面带翻折部分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使面带翻折部分与导向面121之间的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导向面121更易于引导面带翻折部分至翻折面122上。并且,滚轮131结构的辅助爬坡件130相比于其它异型结构的辅助爬坡件130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6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滚轮131的轴向与面带200的传输方向y垂直是指:在空间内,滚轮131的轴向与面带200的传输方向大致垂直,只要能够使滚轮131与面带翻折部分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即可,在此并不做限定。上述的滚轮131上用于挤压面带翻折部分的面与导向面121平行是指:滚轮131上用于挤压面带翻折部分的面与导向面121大致平行,只要能
够增大面带翻折部分与导向面121之间的接触面积即可,在此并不做限定。
63.另外,滚轮131上用于挤压面带翻折部分的面与导向面121平行,可防止面带翻折部分从滚轮131和导向面121之间穿过后出现表面不光滑的情况,避免了因面带翻折部分的表面不光滑而影响面带200的后续工艺。
64.滚轮131具有多种的结构形式,如可以是圆柱体滚轮131,即滚轮131的直径大小一致;也可以是腰鼓形滚轮131,即腰鼓形滚轮131的直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可最大程度上使滚轮131上用于挤压面带翻折部分的面与导向面121平行,以使腰鼓形滚轮131能够与面带翻折部分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腰鼓形滚轮131的加工工艺成熟,易于实现。
65.进一步地,滚轮131可以是能够自转的滚轮131,以使滚轮131与面带翻折部分之间的滑动摩擦阻力变为滚动摩擦阻力,能够使得面带翻折部分更易穿过滚轮131与导向面121之间。
66.如图2所示,面带翻折结构100除包括上述的传送带110、翻折器120和辅助爬坡件130之外,还包括托举件140。托举件140与翻折面122相对且间隔设置,面带翻折部分能够从托举件140与翻折面122之间穿过,托举件140用于将面带翻折部分向靠近翻折面122的方向承托,以防止面带翻折部分滑落。由此,面带翻折部分在移动至翻折面122上时可从托举件140与翻折面122之间穿过,且托举件140能够将面带翻折部分向翻折面122的方向承托,能够防止面带翻折部分沿着翻折面122滑落,从而避免了因面带翻折部分滑落而导致面带翻折部分在叠至面带平铺部分上时出现压边的情况,使得翻折后的面带200整齐美观,便于对翻折后的面带200进行后续操作。
67.具体地,如图5所示,托举件140上用于承托面带翻折部分的面为第一弧面141,且第一弧面141向翻折面122的方向凸出,翻折面122为凹进的弧面。由此,可使得与面带平铺部分的夹角呈锐角的面带翻折部分在重力作用下会先叠落至第一弧面141上,减小了在重力作用下面带翻折部分沿翻折面122滑落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并且因面带200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表面的平整度易受到影响,因此,托举件140上用于承托面带翻折部分的面为第一弧面141时,可使得叠落在第一弧面141上的面带翻折部分的表面的光滑平整度不易受到影响,从而使得面带翻折部分叠落在面带平铺部分上时能够整齐紧致。
68.另外,第一弧面141靠近面带平铺部分的一边可以与面带翻折部分靠近面带平铺部分的边缘相抵接,以进一步防止面带翻折部分沿翻折面122下滑,从而使得面带200翻折的更整齐。
69.上述的面带翻折部分在穿过翻折面122与托举件140之间进行翻折时,面带翻折部分远离面带平铺部分的边缘部分在重力作用下会先叠落至第一弧面141上,然后随着面带200的移动,叠落在第一弧面141上的面带翻折部分移动至第一弧面141外并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叠落,同时和面带翻折部分的其它部分一同叠落至面带平铺部分上,无需人工辅助即可防止面带200在翻折后出现压边的现象。
70.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沿面带200的传输方向y第一弧面141与面带平铺部分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即,第一弧面141沿竖直方向与面带平铺部分之间的距离在沿面带200的传输方向y上逐渐减小,由此,可使叠落在第一弧面141上的面带翻折部分在传输的过程中逐渐向面带平铺部分的方向靠近,直至叠落在第一弧面141上的面带翻折部分移动至第一弧面141外并叠落至面带平铺部分上,可防止面带翻折部分在叠落的过程中出现褶皱,提高
了面带200的翻折质量。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面带翻折结构100还包括支撑架150,传送带110位于支撑架150上且传送带110能够相对于支撑架150移动;支撑架150上沿面带200的传输方向y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杆160和第二安装杆170,第一安装杆160和第二安装杆170均横跨于传送带110的上方,且第一安装杆160靠近翻折面122设置,第二安装杆170靠近导向面121设置,托举件140与第一安装杆160连接,辅助爬坡件130与第二安装杆170连接,并且翻折器120固定于第一安装杆160上。
72.由于支撑架150可相对于地面固定,且传送带110可在支撑架150上移动,因此,驱动机能够带动传送带110在支撑架150上移动,从而使放置于传送带110上的面带200被传送。又由于在支撑架150上沿面带200的传输方向y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杆160和第二安装杆170,且托举件140与第一安装杆160固定连接,辅助爬坡件130与第二安装杆170固定连接,因此,托举件140和辅助爬坡件130相对于支撑架150固定设置,如此,托举件140和辅助爬坡件130不会随面带200的移动而移动,因此,无需频繁的调整托举件140和辅助爬坡件130,简化了托举件140和辅助爬坡件130的设置工序。
73.并且,第一安装杆160靠近翻折面122设置,第二安装杆170靠近导向面121设置,可防止固定在第一安装杆160上的托举件140和固定在第二安装杆170的辅助爬坡件130产生干涉,以免因托举件140和辅助爬坡件130相互干渉而影响面带翻折结构100的使用。
74.在实际生产中,不同宽幅的面带200可以制作不同的面食食品,那么为了使面带翻折结构100能够对不同宽幅的面带200进行翻折,在一些实施例中,托举件140与第一安装杆160沿传送带110的宽度方向x滑动连接,辅助爬坡件130与第二安装杆170沿传送带110的宽度方向x滑动连接。
75.由此,通过托举件140在第一安装杆160上沿传送带110的宽度方向x滑动,辅助爬坡件130在第二安装杆170上沿传送带110的宽度方向x滑动,可调节托举件140和辅助爬坡件130相对于传送带110的位置,以适用于不同宽幅面带200的翻折。
76.具体地,第一安装杆160和第二安装杆170的延伸方向与传送带110的输送方向垂直,且第一安装杆160的两端和第二安装杆170的两端均与支撑架150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杆160上滑动套设有第一连接组件161,第一连接组件161的连接端与托举件14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组件161的调节端滑动套设于第一安装杆160上;第二安装杆170上滑动套设有第二连接组件171,第二连接组件171的连接端与辅助爬坡件13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组件171的调节端滑动套设于第二安装杆170上。
77.由于第一连接组件161的调节端滑动套设于第一安装杆160上,第二连接组件171的调节端滑动套设于第二安装杆170上,第一安装杆160和第二安装杆170均相对于支撑架150固定设置,且第一连接组件161与托举件14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组件171与辅助爬坡件130固定连接,因此,托举件140能够沿第一安装杆160的延伸方向滑动,辅助爬坡件130能够沿第二安装杆170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能够改变托举件140相对于第一安装杆160的安装位置,辅助爬坡件130相对于第二安装杆170的安装位置,进而可以根据面带200的宽幅和厚度调节托举件140和辅助爬坡件130的位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和图7所示,第一安装杆160上还设置有第一紧固件1612,第一连接组件161的调节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611a,第一紧固件1612与第一螺纹孔
1611a螺纹连接,第一紧固件1612穿过第一螺纹孔1611a能够与第一安装杆160的外周壁抵接;第二安装杆170上还设置有第二紧固件1712,第二连接组件171的调节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711a,第二紧固件1712与第二螺纹孔1711a螺纹连接,第二紧固件1712穿过第二螺纹孔1711a能够与第二安装杆170的外周壁抵接。
79.由此,通过第一紧固件1612穿过第一螺纹孔1611a与第一安装杆160的外周壁抵接,从而增大第一螺纹孔1611a的内壁与第一安装杆160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以使第一连接组件161与第一安装杆160固定连接,同理,通过第二紧固件1712穿过第二螺纹孔1711a与第二安装杆170的外周壁抵接,从而增大第二螺纹孔1711a的内壁与第二安装杆170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以使第二连接组件171与第二安装杆170固定连接,简化了第一安装杆160与第一连接组件161之间、第二安装杆170与第二连接组件171之间的连接结构。且拧紧第一紧固件1612即可将第一连接组件161固定在第一安装杆160上,拧松第一紧固件1612即可使第一连接组件161在第一安装杆160上滑动,操作简单方便,同理,拧紧第二紧固件1712即可将第二连接组件171固定在第二安装杆170上,拧松第二紧固件1712即可使第二连接组件171在第二安装杆170上滑动。
80.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组件161包括第一连接杆1613、第一连接块1611和第三紧固件1614,第一连接杆1613的一端与托举件14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1613的另一端沿竖直方向滑动穿设于第一连接块1611上,在第一连接块1611上开设有第三螺纹孔1611b,第三紧固件1614与第三螺纹孔1611b螺纹连接,第三紧固件1614穿过第三螺纹孔1611b能够与第一连接杆1613的外周壁抵接,第一螺纹孔1611a位于第一连接块1611上,第一连接块1611还滑动套设于第一安装杆160上;第二连接组件171包括第二连接杆1713、第二连接块1711和第四紧固件1714,第二连接杆1713的一端与辅助爬坡件13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1713的另一端沿面带200的传输方向y滑动穿设于第二连接块1711上,在第二连接块1711上开设有第四螺纹孔1711b,第四紧固件1714与第四螺纹孔1711b螺纹连接,第四紧固件1714穿过第四螺纹孔1711b能够与第二连接杆1713的外周壁抵接,第二螺纹孔1711a位于第二连接块1711上,第二连接块1711还滑动套设于第二安装杆170上。
81.由此,通过第一连接杆1613的一端与托举件14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1613的另一端沿竖直方向滑动穿设于第一连接块1611上,能够使第一连接杆1613带动托举件140沿竖直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块1611移动,从而调整托举件140相对于翻折面122的位置,当第三紧固件1614能够穿过第三螺纹孔1611b与第一连接杆1613的外周壁抵接时,能够使第一连接杆1613相对于第一连接块1611固定,从而使调整后的托举件140相对于第一安装杆160固定,同理,通过第二连接杆1713的一端与辅助爬坡件13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1713的另一端沿面带200的传输方向y滑动穿设于第二连接块1711上,能够使第二连接杆1713带动辅助爬坡件130沿面带200的传输方向y相对于第二连接块1711移动,从而调整辅助爬坡件130相对于导向面121的位置,当第四紧固件1714能够穿过第四螺纹孔1711b与第二连接杆1713的外周壁抵接时,能够使第二连接杆1713相对于第二连接块1711固定,从而使调整后的辅助爬坡件130相对于第二安装杆170固定,如此,能够使托举件140相对于翻折面122的位置,以及辅助爬坡件130相对于导向面121的位置可调,从而提高了托举件140和辅助爬坡件130的适用性。
82.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一连接块1611上还设置有第一横向通孔1611c和第
一纵向通孔1611d,其中第一横向通孔1611c套设于第一安装杆160上,第一纵向通孔1611d套设于第一连接杆1613上,第一螺纹孔1611a与第一横向通孔1611c连通,第三螺纹孔1611b与第一纵向通孔1611d连通;在第二连接块1711上还设置有第二横向通孔1711c和第二纵向通孔1711d,其中第二横向通孔1711c套设于第二安装杆170上,第二纵向通孔1711d套设于第二连接杆1713上,第二螺纹孔1711a与第二横向通孔1711c连通,第四螺纹孔1711b与第二纵向通孔1711d连通,结构简单易实现。
83.在实际生产中,面带200通常是两边同时进行翻折,此时,第一安装杆160上可以安装有两个翻折器120和两个托举件140,两个翻折器120上的导向面121和翻折面122均相对设置,且两个托举件140位于两个翻折器120之间,两个托举件140中的一个托举件140与两个翻折器120中的一个翻折器120的翻折面122相对且间隔设置,另一个托举件140和另一个翻折器120的翻折面122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安装杆170上相应的安装有两个辅助爬坡件130,两个辅助爬坡件130位于两个翻折器120之间,且两个辅助爬坡件130分别与两个翻折器120的导向面121相对且间隔设置。由此,将待翻折的面带200放于两翻折器120之间,然后传送带110带动面带200传输并在面带200的传输过程中,面带200的两边可同时进行翻折,提高了面带200的翻折速度。
84.实施例二
8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面带翻折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面带翻折结构100。
86.其中,面带翻折结构100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面带翻折结构1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8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面带翻折设备包括的面带翻折结构100不仅能够使宽幅较窄的面带200进行自动翻折,还能够使宽幅较宽的面带200、较厚的面带200以及需要多次翻折的面带200进行自动翻折,并且不易出现皱褶、压边等的情况,面带200的翻折质量较高,翻折效果较好。因此,当面带翻折设备包括上述的面带翻折结构100时,可以使得面带200翻折设备对宽幅较窄、宽幅较宽、面带200厚度较厚以及需要多次翻折的面带200均能够进行自动翻折,且面带200的翻折质量较高。
8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面带翻折结构和面带翻折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面带翻折结构和面带翻折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