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形外科四肢植皮术后支撑装置-ag尊龙凯时

文档序号:29955491发布日期:2022-05-09 11:28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整形外科领域,尤其是一种整形外科四肢植皮术后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整形外科学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又称整复外科或成形外科,治疗范围主要是皮肤、肌肉及骨骼等创伤、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组织或器官的缺陷与畸形,治疗包括修复与再造两个内容,以手术方法进行自体的各种组织移植为主要手段,也可采用异体、异种组织或组织代用品来修复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组织缺损或畸形,以改善或恢复生理功能和外貌。
3.整形外科经常通过植皮手术修复创面,对病人的手部以及腿部进行植皮的手术较多,在对四肢进行植皮手术后,需要使用支撑装置对病人的四肢进行支撑,避免四肢活动,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整形外科四肢植皮术后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整形外科四肢植皮术后支撑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便于对植皮手术后的四肢进行支撑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整形外科四肢植皮术后支撑装置,包括竖直板、支撑机构和升降机构;
6.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放置槽,四个所述放置槽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四个所述转动杆底端均贯穿固定箱顶壁延伸至固定箱内,四个所述转动杆底端均搭接在固定箱底壁上,四个所述转动杆上均固定套接有转动块,四个所述固定箱中的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u型板两端,四个所述固定箱中的另外两个均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块上,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两端,所述第二滑槽固定设在u型板上。
7.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槽内均固定设有海绵垫。
8.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块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两端,所述第一滑槽固定设在固定箱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滑槽为环形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固定设在竖直板内,所述第二空腔内上下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两端,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移动板左端,所述移动板右端螺纹套接在第三螺纹杆上,所述第三螺纹杆顶端转动连接在第二空腔顶端,所述第三螺纹杆底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电机输出端,所述旋转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二空腔上,所述移动板上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顶端贯穿竖直板延伸至外部,所述推板顶端固定连接在u型板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杆上固定套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上传动连接有转动皮带,转动皮带另一端传动连接在第二皮带轮上,所述第二皮带轮固定套接在第三螺纹杆上。
11.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板内固定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右端贯穿第一空腔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二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两
个移动套筒,两个所述移动套筒底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两个所述转动板底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撑板顶部两端。
1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移动套筒分别滑动套接在导向杆两端,所述导向杆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空腔两侧壁上。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纹杆两端螺纹为相反设置。
14.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竖直板底端均固定设有开口。
15.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竖直板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轮。
16.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支撑机构,解决了不便于对植皮手术后的四肢进行支撑的问题,防止病人四肢乱动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竖直板;2、移动板;3、第一皮带轮;4、第一螺纹杆;5、第一空腔;6、移动轮;7、第二螺纹杆;8、开口;9、转动板;10、支撑板;11、导向杆;12、移动套筒;13、旋转电机;14、转动皮带;15、第二皮带轮;16、第三螺纹杆;17、第二空腔;18、u型板;19、推板;20、放置槽;21、固定箱;22、转动块;23、转动杆;24、第一滑槽;25、第一滑块;26、第二滑槽;27、第二滑块;28、海绵垫。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4.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
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5.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8.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整形外科四肢植皮术后支撑装置,包括竖直板1、支撑机构和升降机构;
29.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放置槽20,四个所述放置槽20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3,四个所述转动杆23底端均贯穿固定箱21顶壁延伸至固定箱21内,四个所述转动杆23底端均搭接在固定箱21底壁上,四个所述转动杆23上均固定套接有转动块22,四个所述固定箱21中的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u型板18两端,四个所述固定箱21中的另外两个均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块27上,两个所述第二滑块27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26两端,所述第二滑槽26固定设在u型板18上,便于通过四个放置槽20设置在不同处,同时可对放置槽20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对四肢进行支撑放置。
30.所述放置槽20内均固定设有海绵垫28,便于增加四肢放置舒适度;所述转动块22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25,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5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24两端,所述第一滑槽24固定设在固定箱21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滑槽24为环形设置,便于固定转动块22的转动位置;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空腔17,所述第二空腔17固定设在竖直板1内,所述第二空腔17内上下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两端,所述第一螺纹杆4上螺纹套接有移动板2左端,所述移动板2右端螺纹套接在第三螺纹杆16上,所述第三螺纹杆16顶端转动连接在第二空腔17顶端,所述第三螺纹杆16底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电机13输出端,所述旋转电机13固定连接在第二空腔17上,所述移动板2上固定连接有推板19,所述推板19顶端贯穿竖直板1延伸至外部,所述推板19顶端固定连接在u型板18上,便于对u型板18的高度进行调节;所述第一螺纹杆4上固定套接有第一皮带轮3,所述第一皮带轮3上传动连接有转动皮带14,转动皮带14另一端传动连接在第二皮带轮15上,所述第二皮带轮15固定套接在第三螺纹杆16上,便于同时带动第一螺纹杆4和第三螺纹杆16转动;所述竖直板1内固定设有第一空腔5,所述第一空腔5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7,所述第二螺纹杆7右端贯穿第一空腔5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二螺纹杆7上螺纹套接有两个移动套筒12,两个所述移动套筒12底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9,两个所述转动板9底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撑板10顶部两端,便于改变支撑板10的位置对装置进行固定和移动;两个所述移动套筒12分别滑动套接在导向杆11两端,所述导向杆11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空腔5两侧壁上,便于对移动套筒12的运动方向进行固定;所述第二螺纹杆7两端螺纹为相反设置,便于两个移动套筒12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所述竖直板1底端均固定设有开口8,便于支撑板10运动;两个所述竖直板1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轮6,便于对装置进行移动。
3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技术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首先通过移动轮6将装置移动至病床处,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7,第二螺纹杆7转动带动移动套筒12运动,移动套筒12在滑动套接的导向杆11上滑动,便于固定移动套筒12的运动方向,移动套筒12运动带动转动连接的转动板9转动,转动板9转动推动支撑板10运动,支撑板10与地面接触,从而对装置进行固定,通过旋转电机13工作带动第三螺纹杆16转动,第三螺纹杆16转动带动固定套接的第二皮带轮15转动,第二皮带轮15转动带动转动皮带14传动,转动皮带14带动左侧的第一皮带轮3转动,第一皮带轮3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4转动,第一螺纹杆4和第三螺纹杆16转动同时带动移动板2运动,移动板2顶端的推板19带动u型板18运动,从而对支撑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适应不同病人的使用要求,将手部和腿部放置在四个放置槽20上,通过腿部放置的两个放置槽20底端的第二滑块27在第二滑槽26上滑动,从而对腿部间放置距离进行改变,通过转动放置槽20,放置槽20底端的转动杆23转动,带动转动块22两端的第一滑块25在第一滑槽24上滑动,便于改变放置槽20的转动角度,便于四肢在不同角度放置,通过放置槽20内设置有海绵垫28,增加放置舒适度。
32.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3.1.本技术将手部和腿部放置在四个放置槽上,通过腿部放置的两个放置槽底端的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上滑动,从而对腿部间放置距离进行改变,通过转动放置槽,放置槽底端的转动杆转动,带动转动块两端的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上滑动,便于改变放置槽的转动角度,便于四肢在不同角度放置,通过放置槽内设置有海绵垫,增加放置舒适度;
34.2.本技术通过旋转电机工作带动第三螺纹杆转动,第三螺纹杆转动带动固定套接的第二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转动带动转动皮带传动,转动皮带带动左侧的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转动同时带动移动板运动,移动板顶端的推板带动u型板运动,从而对支撑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适应不同病人的使用要求;
35.3.本技术通过移动轮将装置移动至病床处,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转动带动移动套筒运动,移动套筒在滑动套接的导向杆上滑动,移动套筒运动带动转动连接的转动板转动,转动板转动推动支撑板运动,支撑板与地面接触,从而对装置进行固定。
36.旋转电机13采用的是型号为ys5624-0.09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相关的配套电源和电路。
37.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