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能热水器的高效节能水箱的制作方法-ag尊龙凯时

文档序号:29955803发布日期:2022-05-09 11:41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空气能热水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能热水器的高效节能水箱。


背景技术:

2.空气能热水器是把空气中的低温热量吸收进来,经过氟介质气化,然后通过压缩机压缩后增压升温,再通过换热器转化给水加热,压缩后的高温热能以此来加热水温。
3.现有的空气能热水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水箱的保温能力较弱,会散失较多的热能,且水箱内仅设置一根用于输送流动热交换介质的换热管,换热管与箱体内的水的换热接触面积较小,导致水箱的换热效率不高,节能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能热水器的高效节能水箱,旨在改善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能热水器的高效节能水箱,包括保温外壳和换热水箱。
6.所述保温外壳包括桶体、支撑环板和桶盖,所述支撑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桶体内底部,所述支撑环板内周壁设置有隔热垫,所述桶盖通过锁扣盖设于所述桶体顶部,所述桶盖内顶部设置有隔热压紧块。
7.所述换热水箱包括储水内胆、分流管件、螺旋换热管、集流管件、辅助换热件和循环均热件,所述储水内胆底部卡设于所述支撑环板内,所述隔热压紧块紧贴于所述储水内胆顶部,所述储水内胆两侧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分流管件与所述集流管件分别贯穿设置于所述储水内胆内的上下两端,所述螺旋换热管并排设置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螺旋换热管均连通设置于所述分流管件与所述集流管件之间,所述辅助换热件套设于所述储水内胆外表面,且所述辅助换热件两端连通于所述分流管件与所述集流管件,所述循环均热件连通设置于所述储水内胆一侧。
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支撑环板与隔热压紧块对储水内胆进行卡合固定,将储水内胆稳定的安装在保温壳内,并利用隔热垫与隔热压紧块隔绝储水内胆传导给桶盖与桶体的热量,提升对储水内胆的保温能力,有效地减少了热能的散失,冷水经进水管进入储水内胆内,空气能热水器主机产生的热量通过分流管件分散导入多个螺旋换热管内,通过螺旋换热管与储水内胆内的冷水进行热交换,有效地扩大了换热面积,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经螺旋换热管换热后的余热通过集流管件导出,同时,通过辅助换热件可对储水内胆内的水进行辅助加热,进一步地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和交换效率,再利用循环均热件将储水内胆底部的水导入储水内胆上部进行混合,使储水内胆内的水循环流动地与螺旋换热管内的热量进行热交换,从而保证储水内胆内的水温度平衡。
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分流管件包括第一导热管和第一集热管,所述第
一导热管依次贯穿所述桶体与所述储水内胆的一侧底部延伸至所述储水内胆内,所述第一集热管与所述第一导热管的伸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一集热管顶端连通设置有若干个分流支管。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空气能热水器主机产生的热量经第一导热管导入第一集热管,然后经分流支管分散导入对应的螺旋换热管内,极大地扩大了换热面积。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集流管件包括第二导热管和第二集热管,所述第二导热管依次贯穿所述桶体与所述储水内胆的另一侧顶部延伸至所述储水内胆内,所述第二集热管与所述第二导热管的伸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导热管顶端连通设置有若干个集流支管。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经螺旋换热管换热后的余热通过对应的集流支管集合入集流支管内,再经第二导热管导出。
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若干个所述螺旋换热管的两端通过管接头分别连通插接于对应的所述分流支管和所述集流支管。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管接头的设置便于将螺旋换热管安装在分流支管和集流支管之间,同时便于将其拆卸下来进行清理或更换。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辅助换热件包括导热环套和换热盘管,所述导热环套内壁贴合于所述储水内胆外表面,所述换热盘管螺旋缠绕于所述导热环套内,所述换热盘管两端通过连接管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导热管与所述第二导热管。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连接管将第一导热管内的部分热量输入换热盘管内,热量经换热盘管传导给导热环套,导热环套传导给储水内胆,对储水内胆内的水进行辅助加热,有利于提高热能利用率和交换效率。
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循环均热件包括循环管和循环泵,所述循环管两端连通于所述储水内胆侧壁的上下两端,所述循环泵连通设置于所述循环管上。
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循环泵将储水内胆底部的水泵出并经循环管导入储水内胆上部,使储水内胆内的水循环流动地与螺旋换热管内的热量进行热交换,从而保证储水内胆内的水温度平衡。
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储水内胆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污管,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和所述排污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且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和所述排污管均贯穿所述桶体延伸至外部,且所述桶体的贯穿处均套设有隔热套。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排污管用于排出死水或清洗出的污水,通过隔热套隔离热传导,提升储水内胆的保温性能。
2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桶体两侧的外壁上通过连接块转动连接有提耳,所述桶盖外顶部设置有把手。
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提耳与把手可以方便提起桶体与桶盖进行装拆。
2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框、锥形支座和橡胶垫块,所述支撑框固设于所述锥形支座顶部,所述锥形支座底部固设有防滑垫,所述橡胶垫块固设于所述支撑框内底部,所述桶体卡设于所述支撑框内,且所述桶体底端抵接于所述橡胶垫块。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支撑框、锥形支座和橡胶垫块的配合对桶体进行支撑固
定,使得整个装置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2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框顶部设置有卡固件,所述卡固件包括l型卡块和定位螺钉,所述定位螺钉贯穿所述l型卡块螺接于所述支撑框顶部,所述l型卡块滑动插接于所述桶体外壁上的卡槽内。
2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l型卡块滑动插入桶体的卡槽内,再通过定位螺钉将l型卡块定位固定,进一步地对桶体进行稳固地支撑。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空气能热水器的高效节能水箱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保温外壳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水箱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分流管件及集流管件的爆炸图;
32.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0-保温外壳;110-桶体;111-隔热套;112-卡槽;120-支撑环板;121-隔热垫;130-桶盖;131-隔热压紧块;132-把手;140-锁扣;150-提耳;151-连接块;20-换热水箱;210-储水内胆;211-进水管;212-出水管;213-排污管;220-分流管件;221-第一导热管;222-第一集热管;223-分流支管;230-螺旋换热管;231-管接头;240-集流管件;241-第二导热管;242-第二集热管;243-集流支管;250-辅助换热件;251-导热环套;252-换热盘管;253-连接管;260-循环均热件;261-循环管;262-循环泵;30-支撑架;310-支撑框;320-锥形支座;321-防滑垫;330-橡胶垫块;340-卡固件;341-l型卡块;342-定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5.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能热水器的高效节能水箱,包括保温外壳10和换热水箱20。
37.请参阅图2,保温外壳10包括桶体110、支撑环板120和桶盖130,支撑环板120固定连接于桶体110内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固定,支撑环板120内周壁设置有隔热垫121,桶盖130通过锁扣140盖设于桶体110顶部,通过旋转锁扣140,可以将桶盖130与桶体110卡合锁紧在一起,从而将桶盖130与桶体110密封组合成保温壳,提高对空气能热水器水箱的保温性能,桶盖130内顶部设置有隔热压紧块131,通过支撑环板120与隔热压紧块131
对储水内胆210进行卡合固定,将储水内胆210稳定的安装在保温壳内,并利用隔热垫121与隔热压紧块131隔绝储水内胆210传导给桶盖130与桶体110的热量,有效地减少了热能的散失。
38.在具体设置时,桶体110两侧的外壁上通过连接块151转动连接有提耳150,桶盖130外顶部设置有把手132,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固定,提耳150与把手132可以方便提起桶体110与桶盖130进行装拆。
39.请参阅图3和4,换热水箱20包括储水内胆210、分流管件220、螺旋换热管230、集流管件240、辅助换热件250和循环均热件260,储水内胆210底部卡设于支撑环板120内,隔热压紧块131紧贴于储水内胆210顶部,储水内胆210两侧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水管211和出水管212,冷水经进水管211进入储水内胆210内,加热后的热水从出水管212流出,储水内胆210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污管213,排污管213用于排出死水或清洗出的污水,需要说明的是,进水管211、出水管212和排污管213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控制对应管道的开闭,且进水管211、出水管212和排污管213均贯穿桶体110延伸至外部,且桶体110的贯穿处均套设有隔热套111,通过隔热套111隔离热传导,提升储水内胆210的保温性能。
40.在本实施例中,分流管件220与集流管件240分别贯穿设置于储水内胆210内的上下两端,螺旋换热管230并排设置若干个,若干个螺旋换热管230均连通设置于分流管件220与集流管件240之间,辅助换热件250套设于储水内胆210外表面,且辅助换热件250两端连通于分流管件220与集流管件240,循环均热件260连通设置于储水内胆210一侧。
41.在具体设置时,分流管件220包括第一导热管221和第一集热管222,第一导热管221依次贯穿桶体110与储水内胆210的一侧底部延伸至储水内胆210内,第一集热管222与第一导热管221的伸入端相连通,第一集热管222顶端连通设置有若干个分流支管223,第一导热管221、第一集热管222和分流支管223一体成型设置,进一步地,集流管件240包括第二导热管241和第二集热管242,第二导热管241依次贯穿桶体110与储水内胆210的另一侧顶部延伸至储水内胆210内,第二集热管242与第二导热管241的伸入端相连通,第二导热管241顶端连通设置有若干个集流支管243,第二导热管241、第二集热管242和集流支管243一体成型设置,若干个螺旋换热管230的两端通过管接头231分别连通插接于对应的分流支管223和集流支管243,使用时,空气能热水器主机产生的热量经第一导热管221导入第一集热管222,然后经分流支管223分散导入对应的螺旋换热管230内,极大地扩大了换热面积,若干个螺旋换热管230的两端通过管接头231分别连通插接于对应的分流支管223和集流支管243,经螺旋换热管230换热后的余热通过对应的集流支管243集合入集流支管243内,再经第二导热管241导出。
42.在本技术中,辅助换热件250包括导热环套251和换热盘管252,导热环套251内壁贴合于储水内胆210外表面,换热盘管252螺旋缠绕于导热环套251内,换热盘管252两端通过连接管253分别连通于第一导热管221与第二导热管241,换热时,通过连接管253将第一导热管221内的部分热量输入换热盘管252内,热量经换热盘管252传导给导热环套251,再经导热环套251传导给储水内胆210,对储水内胆210内的水进行辅助加热,有利于提高热能利用率和交换效率。
43.在本技术中,循环均热件260包括循环管261和循环泵262,循环管261两端连通于储水内胆210侧壁的上下两端,循环泵262连通设置于循环管261上,循环泵262将储水内胆
210底部的水泵出并经循环管261导入储水内胆210上部,使储水内胆210内的水循环流动地与螺旋换热管230内的热量进行热交换,从而保证储水内胆210内的水温度平衡。
44.请参阅图5,还包括支撑架30,支撑架30包括支撑框310、锥形支座320和橡胶垫块330,支撑框310固设于锥形支座320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固定,锥形支座320底部固设有防滑垫321,橡胶垫块330固设于支撑框310内底部,橡胶垫块330粘接于支撑框310,橡胶垫块330顶部开有与桶体110底端适配的凹槽,桶体110卡设于支撑框310内,且桶体110底端抵接于橡胶垫块330,通过支撑框310、锥形支座320和橡胶垫块330的配合对桶体110进行支撑固定,使得整个装置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通过橡胶垫块330能够阻隔桶体110的热传导。
45.在其他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框310顶部设置有卡固件340,卡固件340包括l型卡块341和定位螺钉342,定位螺钉342贯穿l型卡块341螺接于支撑框310顶部,l型卡块341滑动插接于桶体110外壁上的卡槽112内,l型卡块341滑动插入桶体110的卡槽112内,再通过定位螺钉342将l型卡块341定位固定,进一步地对桶体110进行稳固地支撑。
46.该空气能热水器的高效节能水箱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桶体110底端卡入支撑框310内并抵接在橡胶垫块330内,在将卡固件340插入并卡接在桶体110外周壁,从而完成对桶体110的支撑固定,使得整个装置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打开锁扣140将桶盖130从桶体110顶部取下,将储水内胆210置于桶体110内并卡入支撑环板120,将各管道连接好并贯穿引出桶体110,再盖上桶盖130并使隔热压紧块131压紧在储水内胆210顶部,通过支撑环板120与隔热压紧块131对储水内胆210进行卡合固定,将储水内胆210稳定的安装在保温壳内,并利用隔热垫121与隔热压紧块131隔绝储水内胆210传导给桶盖130与桶体110的热量,有效地减少了热能的散失,工作时,冷水经进水管211进入储水内胆210内,空气能热水器主机产生的热量经第一导热管221导入第一集热管222,然后经分流支管223分散导入对应的螺旋换热管230内,通过螺旋换热管230与储水内胆210内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加热水温,经螺旋换热管230换热后的余热通过对应的集流支管243集合入集流支管243内,再经第二导热管241导出,同时,通过连接管253将第一导热管221内的部分热量输入换热盘管252内,热量经换热盘管252传导给导热环套251,再经导热环套251传导给储水内胆210,对储水内胆210内的水进行辅助加热,有利于提高热能利用率和交换效率,再利用循环泵262将储水内胆210底部的水泵出并经循环管261导入储水内胆210上部,使储水内胆210内的水循环流动地与螺旋换热管230内的热量进行热交换,从而保证储水内胆210内的水温度平衡,最后加热后的热水从出水管212流出,通过排污管213排出死水或清洗出的污水。
47.需要说明的是,循环泵262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
48.循环泵262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4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
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